
望闻问切--如何欣赏马术训练(上篇)
发布时间:2018-07-04
问:看不同的人骑马,怎样看谁骑得好?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吗?
答:大多数马术爱好者都想知道区分骑术水平高低的标准。知道标准,对更好的欣赏马术是十分必要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一下,每个人骑马各有优缺点,根据骑手和马匹的受教育程度、想法以及现场情况的不同,骑手和骑手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简单的说谁骑的好或不好。只能说这个骑手与自己以前的骑术相比是否有进步了。对观看者来讲,知道“骑手和马匹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真正重要!
看别人骑马,首先是看,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看什么?看哪里?怎么看?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有经验的中医通过这四个字得到的信息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好是坏。那么,我们试着借用中医诊病的方法“望闻问切”,来说明一下如何看懂别人骑马,对我们更好的欣赏马术会有很大的帮助。
望:就是看。
看什么?看细节。
什么是细节?细节是人和马微小的动作和行为细微的变化。
看哪里?看马的肢体语言。
比如:1)在骑乘过程中马头位置的高低;2)马耳朵的变化;3)人手上的动作;4)马嘴上是否有泡沫;5)马身上出汗的位置;6)马尾巴的摇摆情况;7)人如何使用鞭子;8)马步态的变化;9)人和马的整体姿态等等。(上述部分细节解释见文后注释)
怎么看?看变化。
通过上述细节的变化,可以看出骑手和马匹的受教育程度。也可以看出在骑乘中人和马的配合情况,从而看出人和马综合素质的高低。
综合素质(骑手的水平)又包含:技术层面和理念层面两部分。同一名骑手骑不同的马,当他对马匹做“初级调教”骑乘时和骑成熟马“正常训练”时所表现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骑手的动作好看不好看,很多时候要取决于他的马的受教育程度。
骑年轻马时,骑手的动作表现更多的是调教,动作幅度会较大、较“难看”;
骑成熟马时,骑手的动作表现更多的是调整,动作幅度会较小、较“好看”。
因此,看一个人骑马,我们不能仅凭他的技术动作来判别他的“骑术”好与不好,要看他想做什么、他在做什么?
“骑手用鞭子打马了。”为什么打呢,打的对不对呢?打得轻重程度是否合适呢?……
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我们更好的“看懂”别人骑马会很有帮助的……。
闻:就是听。
听什么?听声音。
听马蹄声,听马的呼吸声,听骑手在骑马过程中发出的口令声,听周围的声音对马匹是否有影响(来判断马匹的性格特点和敏感程度)……。
举例说明:
1)马是否发出“吐噜”声。
如果马在开始训练后一直没有发出“吐噜”声,说明马很紧张,没有放松。
一般情况下,训练开始后5分钟左右,如果方法得当的话,马都会“吐噜噜噜……”的打几个响鼻(像人一样,放松时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如果没有,肯定是人用手拉的(要求)太多在和马“打架”或是用脚(催促)太多让马紧张了。
2)人和马发出的声音是否有节奏,说明人和马工作状态的好坏。
如果马的呼吸声很急促,说明马匹很紧张(或不放松),马匹很紧张(或不放松),说明人对马的要求很多,马不是放松的工作状态,工作质量应该不是太好。就象人一样,在要求(指手划脚)太多的领导手下干活儿是很难正常工作的。领导的想法太多了,我应接不暇!工作成绩不太好,没表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3)骑手发出的口令声。
骑手在骑乘过程中偶尔发出口令提醒马努力工作是正常的,如果经常的、一直在用口令催促马向前,则说明马匹较懒惰,有点“口令依赖”。
4)周围的声音对马匹的影响
汽车的喇叭声、重车过路砍的震动声、鞭炮声、金属撞击声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马匹的紧张状态,此种情况下发生的:马匹突然逃避、快速奔跑及其他反常行为,大多数都不是骑手的技术问题,而是因为外界环境对马的影响。
学马术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人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问:询问骑手骑乘时的感觉。
通过了解骑手骑马时的感觉和感受,来验证自己看到的和骑手在马背上体会到的真实感受是否有差异。询问马匹的品种,年龄,调教年龄,运动成绩,性格特点,平时的训练情况和周期等来了解马匹的综合情况。因为上述条件的不同,所以在我们面前发生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切:亲自上马体验。
有条件(马主允许您骑他的马的话)和能力(您的骑术水平允许的话)的时候亲身上马体会一下,让最真实的亲身感受来验证一下我们通过看、听和问得来的信息是否准确。
但是,因为自己的骑术水平和别人不一样,亲身的感受和通过“看、听、问”得到的信息之间也会有不小的差异。
最后,通过自己在“望、闻、问、切”中得来的信息来判断骑手和马匹的工作状态和沟通情况,从而进一步判断骑手和马匹的综合水平。好,好在哪里?不好,哪里不好?是骑手的问题还是马匹的问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