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闻问切--如何欣赏马术训练(下篇)
发布时间:2018-07-04
问:看了“望闻问切”以后,再看别人骑马确实有意思多了。
但是,怎么看马的动作和状态是好是坏呢?
答:了解区分骑术水平和马匹运动能力高低的基本原则,对观看者来讲会更有利于自身骑术及修养的提高!马术运动当中有很多类似中国传统哲学的东西。
比如:模糊概念(即感觉)。要的是神似(实质)而不是形似(形式)。
当然,初学者一定要先学会形似(基础动作=骨骼支撑),然后才能慢慢的体会和做到神似(动作的准确性和质量=肌肉调整)。
现象是实质的外在表现形式。盛装舞步比赛中真正的冠军一定是神形兼备的人马组合。
头位置过高(伴随着缰绳把马嘴拉得咧开了)。可能是马匹不服从的表现。
头的位置过低。多数情况是是马偷懒(避衔),逃避劳动的表现。还可能是马匹的运动方式不对,它把自己身体的重量过多的放在了前肢上,是马匹平衡不好的表现。
马头的位置适中,呈“受衔”姿势时,说明马匹是良好的工作状态。
紧背耳朵的马,说明马匹十分紧张、害怕甚至有敌意和攻击性。
耳朵经常四面转动的马,表明它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耳朵总是较放松的背着,说明马的注意力始终在骑手的身上。
用手拉得太多。马的表现是头乱晃,马嘴和人手会不断的“打架”。人和马的意见不统一。人还不太懂得“骑术是沟通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
手指力度太松,缺少联系。马的表现是缺少支撑,动力不足。
手部动作轻微、稳定,不拉也不拽。说明这是个好骑手。因为他是在保持正确骑姿(“骨骼支撑”)的前提下,通过正确的辅助动作(“肌肉调整”)与马共舞。
泡沫多。说明马和人沟通的很好(不是马累得都吐白沫了)。马一直在认真的体会人所发出的指令。马很愿意通过缰绳/衔铁和骑手交流。
泡沫少。说明人和马的沟通不太顺畅,马对人的指令、要求理解得还不是十分透彻。
没有泡沫。大多数情况是马不太理解人的动作指令,它做出的所有动作都是被动的接受。具体表现是动作比较僵硬,不流畅,马总是抗拒,人马意见不太统一。
马的肩部,腋下,臀部后侧等地方出汗,其他的地方出汗少。说明马匹的工作状态良好。该练的肌肉都练了,该使劲的肌肉都使劲了。
只有马脖子出汗最多。说明马比较紧张(和人一样,紧张的时候没干多少力气活儿却是四脖子汗流)。
浑身是汗。可能是训练时间过长造成的,也可能是马匹紧张造成的。
马尾巴上扬。说明马兴奋和激动。
马尾巴夹紧。说明马害怕和紧张。
马尾巴左右晃动。有节奏的摆动是好的(像人的手打拍子一样)。用尾巴梢抽打身体两侧的时候,是马匹不舒服(例如驱赶苍蝇),甚至是不高兴(别碰我)的表现。
使劲用鞭子抽马,马还是不太听话。说明骑手不太懂骑术的含义,是个受教育较少的鲁莽的人。这样的骑手还未开悟(比较“笨”),只知道用蛮力,不知道用智慧。
拿着马鞭很少用,但是马鞭对马一直起着威慑作用。说明此骑手的调教水平很高。
不用马鞭,马的工作状态都很好。说明骑手和马匹的受教育程度都好,水平都很高。
经常变化,幅度还很大。是马运动能力强的表现;也是骑手训练规范化的表现。
有变化,幅度不太大。说明马匹运动能力一般或是没被开发出来。也说明骑手的骑术水平中等,很多细节都有待提高。
没有变化。说明骑手只知道“傻”骑,没多想过(或误解了)“自己想练什么?”以及“想让马练什么?”和“练什么动作有什么作用?”等等的问题。
运动状态松散,没有节奏,动作不协调。证明这是个初学者,正在学习、进步中。
神态十分认真,动作“有板有眼”(较僵硬),说明骑手在努力的学习,训练很刻苦。(他需要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例如:放松的重要性!)
行为规范,动作协调,节奏清晰。证明骑手和马匹很成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了解区分骑术水平和马匹运动能力高低的基本原则,对观看者来讲会更有利于自身骑术修养的提高!
好骑手的表现:是在保持正确骑姿(“骨骼支撑”)的前提下,通过正确的辅助动作(“肌肉调整”)与马共舞。
所谓“受衔”,指的是马匹工作状态良好时的姿态。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马头位置稳定,经常在垂直线稍前方,项部柔软而且是颈部最高点,对骑手毫不抗拒。